正确认识与界定校园欺凌,家校协同育人共构理性表达

有晚,我归家后略感儿子神色有异。儿说他上篮球课时被同学故意扑倒压于身下,导致牙齿松动流血。

我愤怒说:“你怎么不早跟我说这件事?你不要怕事,你要勇敢表达,我们才知道你在学校的情况”。

儿子委屈低声:“我上次跟你说过,那同学欺负过我两次”。

我恍然大悟:“你上次说得非常轻描淡写,我以为你们简单打闹。以后你跟爸爸讲清楚一些。我以前教你如何保护自己与紧急避险,你都忘记了吗”。

我知儿子生性胆小,不便过多批评。我立即转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开留言给那位同学家长,希望他们好好教育孩子。

微信半晌无人回应。我只好打电话给同学家长,其言已阅信息不知如何回应,自家孩子平日在校乖巧,此类事情闻所未闻,待明日查明情况处理。

我虽情绪激愤,孩子也说不清楚什么事,只好双边劝解作罢。

翌日,班主任老师与我们双方家长仔细沟通了相关情况。事件调查结果大部分属实,班主任老师表示此事可能属于班级同学之间的“一般打闹”,一年级学生年纪尚幼,不能正确合理表达情感友谊,希望家长多多理解孩子可能并没有主观恶意。

对方家长分别用电话与微信向我致歉,并愿意支付牙齿检查医疗费用。我没再过多纠结此事,矛盾化解了便好。儿子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同学关系。

在现代教育体系与少子化社会现实情景下,家长高度关注学校与班级教学环境,其中校园欺凌更是一个触碰多方神经的敏锐话题。

复盘此事处置过程,当孩子真正遭遇校园欺凌时,家长应该怎么办?家长作为受欺凌对象的次级受害者,无力保护孩子心怀愧疚,在难以克制愤怒心绪的情况下信奉以暴制暴,还是教导孩子审时度势,灵活应变选择合适的方式因应?我们需要理性分解。

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。部分校园欺凌受害者不会告诉老师和家长,一方面,家长应多观察孩子是否在家经常抱怨、学习成绩退步、不能合理解释伤口原因等,校园欺凌征兆是否在孩子身上体现;另一方面,家长教导孩子正确认识校园欺凌,尽可能鼓励孩子勇敢表达,认真聆听孩子讲述。校园欺凌危害巨大:欺凌事件中,受欺凌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,他们无力保护自己,通常采取逃避、退缩等方式应对欺凌者行为,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。如自卑感浓重、对外界过度敏感、心理挫折感强烈等情绪适应问题,被孤立和受排斥等人际关系问题,极端或严重的破坏攻击性行为。除此之外,欺凌者亦会受到相关影响而变得情绪不稳定、焦虑狂躁。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,校园欺凌影响人格完善发展,进而导致自我价值不能充分实现,家长更应高度重视。

科学合理界定校园欺凌。对校园冲突事件进行多维理性分析,认真比对校园欺凌事件属性与类型。一是欺凌者是否利用身体力量、人数、人际关系等方面优势,对受欺凌者进行以大欺小、以众欺寡、以强凌弱的攻击;二是欺凌者采用何种方式,诸如身体动作、口头言语、关系排斥、网络暴力等;三是欺凌者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他人主动发起欺凌,还是事先受到被欺凌者激惹或挑衅。家长厘清前述维度有助于客观全面认识孩子是否受到欺凌、欺凌人数规模、欺凌方式等,其有助于多方参与,及时对症下药快速解决问题。

多方协同应对校园欺凌。校园欺凌的消极影响不仅限于参与欺凌的学生之间,校园欺凌“污染”学校声誉,影响校园学习环境与正常教学活动,围观学生害怕遭到欺凌者报复而不敢帮助被欺凌的朋友,因此产生愧疚无能感、缺乏校园安全感。另外,教师或学校未及时有效干预欺凌事件,部分学生可能仿效欺凌行为获得支配控制与自信感。应对校园欺凌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多方协同,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。家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,加强家校沟通协调;学校强化德育,及早防止和干预校园欺凌事件;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治理层面制定相关教育管理法规配套,对校园欺凌定性、处置、权责归属等方面细致界定。

校园欺凌滞后心理辅导。身体欺凌会造成明显身体伤害,值得注重的是校园欺凌伤害的滞后性更需要心理辅导开解。面对校园欺凌,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其坚强后盾,同时教育孩子使用走开、坚定拒绝、寻求教师求助等方法规避,提升孩子社交技巧与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
Leave a Reply